


添加国资晓智,验证入群
报告订阅
“国资智库”系列研究报告火热销售中
培训报名
文旅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
]article_adlist-->
晓智导读
]article_adlist-->
上半年央企市值管理的良好表现成为迈向新高度的起点。
]article_adlist-->内容来源 | 国资报告
作者 | 贺程
9月17日,国务院国资委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央企“十四五”成绩单。其中关于央企上市公司的数据备受关注,截至当时,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元,较“十三五”末增长近50%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这些公司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.5万亿元,成为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。
2025年上半年,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,央企上市公司仍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。首先,上半年受部分行业增速下降影响,国资央企上市公司盈利有所放缓,但价值创造能力依然稳健。据招商证券研报统计,在业绩承压背景下,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年化ROE达到8.93%,较2024年有所回升,高于A股整体的8.08%。其次,央企上市公司分红贡献突出。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报告显示,央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贡献了A股市场71%的分红金额,13家公司分红超百亿元,增强了投资者长期持有的信心。再次,新兴领域表现亮眼,比如国电电力、国投电力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持续投入支撑了其业绩,中国电科旗下集成电路有关上市公司通过打造完整产业链条、不断积累技术得到更多市场关注和资本配置机会。最后,央企上市公司合并重组动作不断,加强了相关央企资产的成长预期,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估值想象空间。
上半年央企市值管理的良好表现成为迈向新高度的起点。当前,全球经济格局经历深刻重塑,经济结构加速调整,上市公司将面临更大的增长压力,资本市场对投资标的的估值逻辑正显著向科技创新能力倾斜。以美股“科技七姐妹”为例,它们不仅在自身领域占据主导地位,更以合计超过20万亿美元的市值,深刻影响着全球科技浪潮和资本流向。与此同时,A股市场的“科技含量”也显著提升。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,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已超过四分之一,市值前50的公司中科技企业数量显著增加。上半年AI芯片企业寒武纪的强势表现是这一变化的生动注脚,其股价在8月登顶A股,市值突破6000亿元,凸显了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重新估值和对创新的热切追逐。
诚然,传统上价值创造的重要基础——如聚焦主业、战略清晰、精益运营、财务稳健、资本结构合理、公司治理完善等仍是上市公司行稳致远的保障,无论市场风云如何变幻,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。只是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,价值创造的逻辑正在深化,央企在坚守传统重点的同时,需看到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上市公司价值增长的核心引擎。因此,更加重视研发、创新和产业升级,是央企上市公司适应未来竞争、获得市场认可、实现价值飞跃的关键所在。
一是应通过加大研发投入,夯实价值创造根基。研发投入是衡量企业创新决心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,如华为公司在面对严苛外部环境的情况下,持续高比例研发投入,在芯片、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,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价值。央企已连续三年研发经费超过万亿元,2024年强度提升至2.8%。各企业在保障研发总额稳定增长的同时,可以通过优化投入结构,将资源聚焦基础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,为开启增长“第二曲线”提供根本保障。
二是应加速创新成果产出,释放价值创造动能。科技创新成果是价值创造的转化引擎,央企正通过构建创新联合体、实施揭榜挂帅等机制,加快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、提升竞争能力。“十四五”期间央企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2个,大国重器捷报频传、中国制造名片愈加亮眼。央企上市公司可以进一步提升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供给,产出优质创新成果,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。
三是应深化产业升级,优化价值创造路径。产业升级是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规模和效益的“临门一脚”。当前央企大力实施“AI+”专项行动,在工业制造、能源电力等场景布局应用人工智能,推动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,比如中国移动积极投入算力网络、人工智能平台和云计算服务,力图在数字经济时代开辟新的增长曲线;中国石化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,在氢能、可降解材料等前沿领域加大研发与产业化,展现传统能源央企走向清洁能源和高附加值新材料的探索,这些产业升级均有助于企业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位势的提升。
央企上市公司要通过研发创新和产业升级激发盈利能力与增长潜力,进而成为资本市场中高质量的投资标的。资本市场为企业的研发与转型提供资金支持,企业价值增长又通过稳定回报反馈给投资者,从而吸引更多耐心资本,实现企业发展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。
资本市场看重的不只是央企的资源禀赋,更看重其能否展现出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。央企上市公司需要保持战略定力,不被短期股价波动和指标驱动所左右,应长期坚定聚焦研发创新、产业升级与价值释放,唯有如此,企业的市值增长才能建立在坚实的价值创造基础之上,资本市场也能给予更高程度的信任和更为持久的支持。
(作者单位为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)
]article_adlist-->【免责声明】本公众号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,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的版权归属,如任何单位及个人认为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,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提出意见,本公众号将立即删除或采取其它相关措施。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,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。
主 编:周 凯
责任编辑:周婧璇
]article_adlist-->热点阅读【政策】最新国资政策 | 【动态】国资院动态
【招聘】国企招聘公告 | 【人事】国企人事变动
【声音】国企改革解读 | 【解答】官方热点解答
【荐书】每周好书推荐 | 【ESG】每周关注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诚利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